集团董事长陈伟其:智能革命重塑能源未来——解读《人工智能+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

人工智能,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的词,因为这项伟大的变革,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。人工智能的春风早已吹到能源领域,而来自顶层设计的强力推进,让这股春风呈现劲吹之势。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标志着我国能源智能化发展进入系统化、规模化推进的新阶段,一场智能革命重塑能源未来的变革,可能正在照进现实。

一、人工智能赋能能源革命:从“支撑”到“引领”

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,其稳定供应与绿色转型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。传统能源系统面临供需平衡复杂化、新能源消纳难题、系统灵活性不足等挑战,而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感知、分析预测和自主决策能力,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。《意见》系统性提出在电网、新能源、火电、油气、煤炭等关键领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,正是要推动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重构能源系统运行模式的“核心引擎”。

熟悉我们这个行业的都知道,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,AI可通过精准的负荷预测、智能调度和故障预警,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,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。在能源消费侧,虚拟电厂、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依托AI实现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与优化,推动能源系统从“单向输配”向“多元互动”演进。这种赋能不再是局部优化,而是对能源全链条的全局重构,标志着AI正从“技术支撑”迈向“产业引领”。

二、算力与电力协同:能源数字化的基石

《意见》特别强调“算电协同”机制,这是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。人工智能应用离不开算力支撑,而算力基础设施本身又是能耗大户。如何实现算力高效运行与绿色用能的平衡,成为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关键。《意见》提出构建“绿色、经济、安全、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”,正是要通过能源与算力的协同规划,实现“算力赋能能源转型,能源支撑算力绿色发展”的良性循环。

这一思路对能源企业提出新要求:一方面,需加快能源设施数字化改造,提升数据采集与治理能力;另一方面,应积极参与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能源供给,探索风电、光伏直供数据雷火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等新模式。例如,湘能楚天电力集团在新能源场站智能化运营中,正尝试将边缘算力与本地储能系统结合,实现数据就地处理与能源就地消纳的协同,这既是响应政策导向的实践,也是对未来能源系统形态的积极探索。

三、技术攻关与生态共建:突破瓶颈需合力

《意见》直面当前能源AI发展的核心瓶颈,如数据孤岛、算法黑盒、算力碎片化等,并提出夯实数据基础、强化算力支撑、提升模型能力等关键技术路径。值得注意的是,能源行业具有高安全性、高可靠性要求,AI模型的可解释性、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尤为重要。下一步,需重点突破多模态融合、轻量化推理、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,推动AI从“可用”向“可靠”“可信”演进。

同时,《意见》鼓励构建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生态,支持建设行业研发平台与跨领域创新联盟。这要求能源企业主动开放场景,与我们这样的技术企业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可复用的行业大模型与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以智能化重塑能源生态

到2030年,我国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这一目标不仅意味着技术突破,更预示着能源产业生态的重构:能源企业将从“能源供应商”转型为“综合服务商”,通过AI驱动能源规划、交易、运维等环节的价值再造;区域能源系统将呈现“去雷火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化”与“智能化”并存的特征,以城市、园区为单元的能源自治体将成为重要形态;能源安全也将从“被动防御”转向“主动免疫”,通过AI实现风险预警与自适应调控。

对作为能源行业的参与者,我们深知转型之路仍需克服技术成本、人才短缺、体制机制等多重挑战。但《意见》的出台无疑为行业注入了强大信心与清晰方向。可以说《意见》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,更是一幅能源系统智能化转型的路线图。对湘能楚天而言,这是一次重塑核心竞争力、抢占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机遇。我们将以此次政策为导向,坚持技术驱动、场景引领、生态协同,全力推进“AI+新能源”深度融合,为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“湘能楚天智慧”与“湘能楚天方案”。

陈伟其

2025年9月26日
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