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税战|集团董事长陈伟其:从中美关税战说开—互信方有共赢

近期,围绕关税战的讨论热度不减,舆论场中充斥着激烈的争论。这场由美国挑起,带有明显霸权主义色彩的关税战,不仅遭到众多国家的鄙夷,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广泛的批评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,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耶伦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生动地指出,特朗普政府所发起的关税战,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伤害。

关于关税的逻辑及其引发的贸易战导致的双输局面,许多财经领域的自媒体博主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,这里不再赘述。若从历史的角度审视,我们同样难以理解特朗普政府所发起的这场贸易战——中美经贸关系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,曾以“规则—协商—共识”为框架,形成了深度整合的产业链和市场互信,两国人民也从中获益。然而,美国现在频繁以“国家安全”和“公平贸易”为由,单方面提高关税,这种“黑手党式”的威胁行为,本质上是对国际规则和多边贸易体系的背弃,直接削弱了全球市场对美国的信任。历史告诉我们,许多国际规则和多边贸易体系正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的,因此,美国政府当前的做法,无异于亲手破坏了自己建立的规则体系。

美国正凭借一己之力破坏现有的世界秩序,引起全球的忧虑。正如最近博鳌亚洲论坛上许多嘉宾所表达的忧虑——旧的贸易秩序正在消逝,而新的秩序尚未来临。尽管感慨,我们仍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我特别赞同论坛秘书长张军的观点,他认为重建信任是实现经济领域目标的基本前提。在当前世界日益分裂的背景下,缺乏信任,我们将无法取得任何成就。因此,我特别想郑重呼吁——只有互信,才能共赢。

这一论断不仅源于我对全球发展历史的回顾,也基于我作为企业主的实践经验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提到: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”,这句话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解读。有人认为这是提醒执政者,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,需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油盐酱醋;也有人认为这是提醒治理大国应像烹饪一样精心,掌握火候;还有人认为这是提醒执政者要像煎鱼一样,不要随意翻动,要无为而治。这些说法都有其合理性,但要真正理解其含义,我认为需要联系下文:“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”这里的“道”,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,但从最后一句“两不相伤”来看,我认为“道”就是建立对规则的信任。

我们的项目通常具有建设规模大、运营维护周期长等特点,那么,为什么这些国字头的央企和国企会信任我们呢?我想这既源于我们在技术创新上的长期主义坚持,也源于我们对能源革命的使命感,以及通过“强交付”展现的民企品牌形象。去年,我们在储能项目EPC(含PC、EC)总承包排行榜中位列第三,并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民企,这离不开业主的信任,更离不开我们为建立这份信任所做的努力。

与供应商的关系也是如此,我们始终坚信,一个健康的供应链生态必须建立在共生的基础上,而共生的信念需要彼此的信任。我们很少更换供应商,能形成稳固的信任关系,我想也是基于彼此对新能源事业的高度认同,以及在共同价值观上建立的默契,使我们坚信长期主义,并愿意在共创伟业中携手并进。

回到当前的关税战,我们看到面对美国的霸权行为,中国在反制时仍强调“对等”而非“报复”,力求在规则框架内维护公平。这种差异凸显了中国对制度性信任的坚守——即使面对压力,仍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程序正义,而非诉诸情绪化对抗。这既彰显了我们对规则信任的坚守,也说明了单方面的努力在面对不讲理的行为时,终究是徒劳的。唯有回归互信,才能实现共赢。

无论如何,我们期待中美贸易关系能够回归基于信任的正轨,从而造福两国人民。

  陈伟其

2025年4月12日

推荐新闻